杭州的眼光并没有停留在西湖景区的“小账”上,它算的是“大账”。
《眺望东方周刊》记者王剑英北京报导
2018年7月28日,杭州,被怒放的荷花簇拥着的游客在西湖断桥上旅行
近来,在杭州市民的朋友圈里,一则段子较为盛行:
“全国旅行城市微信群”里在火热评论下降要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一事。
张家界说:“太好了!张家界的门票我都嫌贵。”
成都说:“太好了!曾经去趟九寨沟,光门票就花掉了190块,往后再也不会了。”
此刻,杭州傲娇地说:“对不住,这次杭州无法响应号召了,由于西湖早就免费了。”
十多年来,每当国内旅行景区门票提价或降价的新闻引发重视之时,“免费西湖”形式总会被置于聚光灯下。
第一个“吃螃蟹”的5A景区
“免费西湖”形式的探究,始于2002年。
当年国庆节前夕,西湖景区里的晚年公园、柳浪闻莺公园、少儿公园和长桥公园的围栏被撤除,从前各自孤立的小公园,打通成为环湖大公园,24小时免费打开。此举令西湖成为国内首个免费打开的5A级旅行景色区。接二连三的国庆长假期间,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体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热心,西湖边每天都是摩肩接踵。
2003年,“西湖十景”中的花港观鱼、曲院风荷景点,以及景区内的我国茶叶博物馆、杭州前史博物馆、苏东坡纪念馆等6大博物馆,又宣告免费打开。
就连近年来景区内新建成的江洋畈生态公园和白塔公园,也接连了免费形式。
西湖景色名胜区办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西湖管委会)供给的材料显现,现在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的西湖景区具有各类景点约130处,其间收费景点仅17处,免费打开的景点数约占总数的85%,免费打开面积约15平方公里。现在仍收取门票的,主要为灵隐寺、飞来峰、岳飞墓、六和塔等全国要点文物维护单位以及动物园、植物园等珍稀动植物维护单位,17个收费景点均匀票价为17.8元。
“这主要是出于对前史文物和珍稀动植物的维护需求,要合理操控客流,优化全体环境;其次,经过恰当收费,能够补偿部分文保和珍稀动植物维护的资金投入。”西湖管委会主任翁文杰对《眺望东方周刊》解说。
“还湖于民方针不改动”
2000年前后,守着门票过日子是各大景区的常态,各种增强景区吸引力的行动也大都是为了添加门票收入。其时西湖每年直接的门票收入约为2500万元。此前杭州还曾有人提议将西湖改为水上乐土,收取更高的门票。
关于免费形式,有不少人忧虑:涌入更多的人,会不会对景区构成损坏?景区收入削减,经费怎样筹集?
其时刚成立的西湖管委会很焦虑:往后的路怎样走,远景怎么?杭州有官员乃至称此举是“自己革自己的命”……
在这种氛围下,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大型国有景区,需求极大的勇气。
这一行动需求杭州市发改委、旅行委、园文局等多个部分和谐,终究坚持下来,得益于时任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的力推,其理念和标语是——“还湖于民”。
2009年,西湖景区内花巨资种下几十万株郁金香、被称为“杭州最美公园”的太子湾公园宣告免费打开,引发游客蜂拥而至。20天内,72万人次光临这个面积仅为3个足球场大的当地,公园一半的绿洲受损、夷为黄泥地,游客本质和政府办理能力遭到追问,有人提议从头售票、约束客流。王国平就此专门在公共场所表态,“将持续免费”。
2011年,西湖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外界纷繁猜想它是否会效法国内其他申遗成功的景区——康复收费。此前,许多景区在申遗成功后,凭借“世界遗产”这一金字招牌,大幅度提高了门票价格。但杭州第一时刻作出了“六个不”许诺,其间第一条便是“还湖于民方针不改动”。
2007年,国家发改委下发告诉,规则“旅行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得低于三年”,尔后每当三年“解禁期”,都会迎来新一轮景区提价潮,如2012年山东台儿庄古城门票由100元涨到160元,2015年敦煌莫高窟旺季门票价格从160元涨到了260元。西湖,却总是以“我自纹丝不动”的姿势持续免费,因而备受瞩目。
杭州武林门夜景
241算法
江浙一带经济兴旺,会做生意、会算账似乎是浙江人骨子里的基因。
西湖免费形式打开一年后,西湖管委会算了一笔账:除直接削减的2500万元门票收入外,因游客激增和24小时打开所带来的景区日常维护、清洁卫生、安全办理等方面的费用也大幅添加,一年下来多开销2000多万元,“减收”和“增支”两项加起来约5000万元。跟着游客人数逐年添加和投入晋级,几年后这一数据添加为每年7400万元左右。
但免费打开带来巨大人流后,景区内商业网点的租金也水涨船高。
西湖管委会原党委书记王水法说,“游客曩昔买门票的钱变成了到景区喝茶吃饭的钱,曾经进去喝杯茶首先得买门票,现在大门打开,商业设施与游人零距离,人气带动了财运,景区旅行服务用房因而身价倍增。”
以花港观鱼景点为例,免费前一年门票收入约为800万元,免费打开后,一年新增200万元办理维护费用,但物业租借一年收入2000万元,相当于添加了1000万元收入。
“房租加上市政府的体制性补助,基本上就把西湖几千万元的资金缺口填上了。”2012年,时任杭州市旅行委宣扬处处长的华雨农对媒体这样表明。
免费打开后,西湖景区的游客量明显添加。2002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景区游客招待量为200多万人次,2013年添加至456万人次。高德地图发布的2018《西湖文旅大数据陈述》显现,2018年国庆期间西湖景区游客量为431.54万人次,全年高达2813.94万人次,当年西湖逾越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丽江古城等景区,成为全国景区中的“人气王”。
但杭州的眼光并没有停留在西湖景区的“小账”上,它算的是“大账”。
免费方针推出前,杭州的旅行部分作过测算,提出了一个后来被本地人津津有味的理论——241算法——每名游客在杭州多停留一天(24小时),当地旅行年归纳收入会添加约100亿元。
“西湖免费后下降了游客的旅行本钱,使更多人乐意来杭州,游客停留的时刻延伸了。”华雨农说,杭州抛弃了只占游客开销很小部分的门票,让其愉快地将钱花在了住宿、吃饭、购物、文娱等方面,“杭州的餐饮、旅馆、零售、交通等服务行业取得了新的开展空间,为杭州发明了很多工作岗位和经济效益”。
数据的逐年改变是最有力的依据:2002年杭州旅行总人数为2758万人次,旅行总收入为294亿元。2011年、2014年、2015年和2017年的旅行总人数分别为7487万、1.09亿、1.2亿和1.6亿人次,旅行总收入分别为1191亿元、1886亿元、2200亿元和3041亿元。
2019年1月,杭州市文明广电旅行局发布了最新的数据,2018年全市招待旅行总人数1.84亿人次,完成旅行总收入3598亿元,两项数据分别为2002年的6.5倍和12.2倍。
241算法还有另一个耐人寻味的事例:由张艺谋领衔打造的《形象西湖》山水实景表演。这是杭州针对夜游商场不兴旺、游客白日逛完西湖后很多分流至姑苏和上海的情况而推出的项目,策划始于2004年,其最大的动机便是“让游客在杭州多留一夜”。
3年后,《形象西湖》正式公演,很快成为杭州夜游的金手刺。据《杭州日报》报导,至2018年末,《形象西湖》累计表演3000场,招待观众290万人次,每年为杭州带来数亿元旅行收入。
揭露材料显现,2000年,入境过夜游客在杭州均匀停留时刻为2.2天,2018年延伸为3.25天。2018年杭州市累计招待过夜游客6880万人次,其间入境游客402万人次。
跳出西湖看西湖
“跳出西湖看西湖”,王国平在力推西湖免费时曾多次这样着重。在他看来,西湖不只是一个旅行景色区,更是杭州打造世界旅行城市的金字招牌和最大“卖点”。
《杭州市旅行开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明确提出:杭州要从“景区年代”向“目的地年代”改变,杭州旅行产品的开展不应再局限于某些景区、景点的孤立开发,而要致力于将整个杭州建设成为具有杰出名誉、供给高品质服务、坚持温馨好客度的城市旅行目的地。在这份规划中,西湖也被界说为“大西湖”。
“免费西湖的思路,跳出了‘景色区整治美化——进步门票价格——用添加的收入抵补整治美化的投入’这种固有形式。”翁文杰这样阐释,“咱们建立的是大旅行观念,将目光放在促进整个杭州旅行经济的长远利益上,把运营西湖与推进旅行世界化战略和杭州‘参观、会议、休闲’三位一体战略结合起来。”
被问及西湖免费16年来收成怎么时,翁文杰这样答复:“不只带来了经济效益,还明显提高了杭州的社会效益、文明效益和生态效益,不只带动了杭州旅行业的快速开展,在促进杭州归纳竞争力提高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他介绍说,自2002年至今,杭州先后取得“联合国人居奖”“世界花园城市”“我国十大最具经济生机城市”“东方休闲之都”“我国最佳旅行城市”等称谓,并接连12年上榜“我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西湖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我国最美的五大湖之一” “全国第一批文明景色旅行区”“迪拜世界改进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等各项桂冠接连不断。2014年,西湖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世界遗产维护办理荣誉证书》——在全国53处世界遗产地中,此荣誉由西湖独享。
2012年,在西湖免费10周年之际,杭州曾专门总结了经历。王国平说,“免费”把稀缺的旅行资源还给了市民和游客,比起少收的几个亿的门票钱,随之而来的经济、社会效益要大得多。王水规律将其归纳为“名利双收,既挣了票子,又撑了体面”。
他还说:“西湖假如舍不得每年4000万元的门票收入,就不会有每年新增的6000万元的房租和市政府的体制性补助,更不会有今天老百姓的好口碑。相同,假如咱们舍不得每年新增的几千万元办理经费,就不会有西湖今天杰出的生态环境和旅行收入。这就证明了:该收的要收,该放的就要放。”
“西湖形式”能否仿制
西湖免费后成效渐显,全国各地不少景区的办理部分也纷繁前来取经。
西湖管委会财务局副局长贺弢多年来招待过很多来西湖学习沟通的同行团队,她形象中我们最关怀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免费形式下景区财务收支是否能完成平衡,在经济上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二是景区怎么有用应对巨大客流和各种复杂问题带来的办理压力。
在她看来,免费形式能否成功移植和区域的财务实力有很大联系。“‘小西湖’免费带动了‘大杭州’的全体开展;反过来‘大杭州’要在财务上给予‘小西湖’强有力的支撑,保证其在免费形式下高效运转。当地财力要满足强,才干稳固好这种‘以小带大,以大哺小’的良性互动开展形式。”
杭州前史学会副会长、浙江工商大学教授仲向平以为,经济基础之外,免费形式也与西湖共同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有关,由于杭州“三面云山一面城”,西湖是少量紧邻中心城区的国家级景区。“其他当地照搬免费西湖形式可能会不服水土,但杭州推进景区免费打开过程中的顶层准则规划、后续办理理念可资学习。”
我国旅行研究院院长戴斌也曾亲近重视过西湖,他以为,这一形式虽不能在各地彻底仿制,但一定是我国景区办理体制未来的开展方向。“使用公共空间构成吸引物,依托自然资源和前史文明资源开发的景区向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免费打开,这是城市演化和旅行开展的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