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丨余世存
一
依据历法,阴历八月在秋季中心,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简直每个我国人,少年时期都学习过几首有关中秋的诗词,“海上生明月,天边共此刻”“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土明”“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成年后又在一次一次的节日气氛中温习诗词的意蕴。
跟咱们其他的传统佳节相同,中秋节是说不尽的。其来历现已模糊不清,有说是帝王祭祀,《礼记》上记载:“皇帝春朝日,秋夕月”,夕月便是祭月亮,拜月的习俗演化下来,文人雅士和民间竞相效法,成了一个节日;还有一说是跟农业生产有关,农民为庆祝丰盈,选在这样的月圆之夜,以酬谢六合日月之恩……
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传统节日是在前史的开展中沉淀而来的,简直没有哪一个节日只要单一的来历或原因。但中秋节最大的含义在于,这一节日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然后过节乃是家人团圆为最重要的内容。其标志附加义,如祈盼丰盈、美好,怀念故土、怀念亲人等,都是跟团圆相关。或者说,农业之丰盈有粮食满仓为证,人之丰盈应以亲人团圆为证,中秋节即天人相证。
人们过中秋的习俗,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说究竟是与圆月互相印证。人的大团圆或咱们我国人的大团圆“集体无认识”,有着悠长的前史。尽管文人哲人再三劝诫说,“曲则全”,“此事古难全”,缺憾是一种美,等等,但咱们我国人顽固地把大团圆作为戏剧乃至人生的意图,乃至把团圆之梦想做得尘俗,说出了“宁做平和犬,不做浊世人”的话。这其间一定有实际的原因。
《节日之书:余世存说我国传统节日》,余世存著,老树绘,北京年代华文书局2019年1月版
那便是咱们我国人一向日子在战乱、颠沛流离之中。前史学家计算说,前史上只要两次超越十五年的平和期,一次是公元前14年至公元3年,一次是公元870至875年。但这两次的头尾年份仍都发生了战役。冷兵器年代的战役还有一个特色,多挑选在秋天开战。传统所谓的说法,春耕秋战。现代史上的军阀孙传芳也有名言,秋高马肥,正好作战消遣。
在大时间序列里,阴历的秋八月正是师卦时空。一个耕耘收成的时空却也意味着是军事吃紧、进入战役状况的时空。假如是大收成,天遂人愿,风调雨顺,农作物得到大丰盈,人们需求防备异族人来掠夺,需求战役般地发动民众来抢收;人们也有条件考虑对外讨伐,给从前欺负侮辱自己的敌人一个说法。假如是收成欠好,歉收无收,灾害和社会矛盾加剧,穷者被逼无法,铤而走险,揭竿而起,铤而走险。前贤充沛感觉到了这一时空的肃杀、金收而刀割、凉意和战役状况,故有师卦之命名,并系辞说,“正人以容民畜众”,翻译成现代文言便是,大人正人应该让民众有喘口气的时机。
咱们因而可以幻想,在古人那里,中秋月圆之际,父子、夫妻的别离状况。战场上的将士在怀念家园,家园的亲人在怀念远方的游子、役者、劳者、商贾……中秋月圆,正好查验着个人宗族的团圆安全。只要如此,咱们才干了解前史上那些乱离诗歌、中秋的思亲诗歌。咱们我国人才会将中秋节过得画中有诗,过得火热、痴著。
诗人、学者、自在作家。做过中学教师、报社修改、国家官员、志愿者。曾任《战略与办理》履行主编,《科学时报》助理总修改。著有《老子传》《大民小国》《家世》《时间之书》等。
二
在传统文学作品里,看古人过中秋非常有意思。
咱们我国人耳熟能详的诸葛亮,便是在中秋之夜祭祀,为自己延年益寿而不得。《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中说:时值八月中秋,是夜银河耿耿,玉露零零,旗帜不动,刁斗无声。姜维在帐外引四十九人看护。孔明自于帐中设香花祭物,地上散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孔明拜祝曰:“亮生于浊世,甘老林泉;承昭烈皇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不敢不竭犬马之劳,誓讨国贼。不料将星欲坠,阳寿将终。谨书尺素,上告穹苍:伏望天慈,俯垂鉴听,曲延臣算,使得上报君恩,下救民命,光复旧物,永延汉祀。非敢妄祈,实由情切。”拜祝毕,就帐中俯伏待旦。次日,扶病理事,吐血不止。日则计议军机,夜则步罡踏斗。
却说司马懿在营中据守,忽一夜仰观地理,大喜,谓夏侯霸曰:“吾见将星失位,孔明必定有病,不久便死。你可引一千军去五丈原哨探。若蜀人攘乱,不出接战,孔明必定患病矣。吾当乘势击之。”霸引兵而去。孔明在帐中祈禳已及六夜,见主灯亮堂,心中甚喜(究竟不能如佛家洒脱)。姜维入帐,正见孔明披发仗剑,踏罡步斗,压镇将星(姜维脱岗)。忽听得寨外呼吁,方欲令人出问,魏延飞步入告曰:“魏兵至矣!”延脚步急,竟将主灯熄灭(魏延意外闯祸)。孔明弃剑而叹曰:“死生有命,不行得而禳也!”魏延惊慌,伏地请罪;姜维忿怒,拔剑欲杀魏延。
这是《三国演义》中仅有提及中秋的当地。这一故事不只印证前面有关师卦的猜测,也阐明我国人对月亮的崇拜。诸葛亮挑选中秋之夜禳星拜月,期望月亮能让诸葛更亮一些亮得更长一些。但诸葛亮没能逃脱宿命。
《水浒传》的中秋夜虽无战事却相同触目惊心。第一次中秋:“其时月色明亮清明,午夜初长,傍晚已半,一轮月挂如银。冰盘如昼,赏玩正迷人。清影非常满意,桂花玉兔交馨。帘栊高卷,金杯频劝酒,欢笑贺泰平。年年当此节,酩酊醉醺醺。莫辞终夕饮,银汉露华新。……但见:桂花离海峤,云叶散天衢。彩霞照万里如银,素魄映千山似水。影横原野,惊独宿之乌鸦;光射平湖,照双栖之鸿雁。冰轮展出三千里,玉兔平吞四百州。”这是史进血战前的时间短欢喜。在中秋之夜,史进火烧了史家庄,打死了许多官兵,从一个村庄富二代流浪成了亡命之徒。
第2次中秋:“玉露泠泠,金风淅淅。井畔梧桐落叶,池中菡萏成房。新雁初鸣,南楼上动听愁惨。寒蛩韵急,旅馆中孤客忧怀。舞风柳树半糟蹋,带雨芙蓉逞妖媚。秋色平分催节序,月轮规矩照山河。”这是武松跟张都监过中秋,欢喜易短,人生原本有争吵、诡计、栽赃、杀人、上梁山。
第三次中秋,是晁盖于中秋时节,派赤发鬼刘唐,带着一百两黄金和一封信件,找宋江回报。他们见面的时分:“天色朦胧,是八月半气候,月轮上来。宋江携住刘唐的手,分付道:‘贤弟珍重,再不行来。此间做公的多,不是耍处。我更不远送,只此相别。’刘唐见月色明亮,拽开脚步,望西路便走,连夜回梁山泊来。”但这回报也招来灾害,由于晁盖的信件,宋江杀了阎婆惜,也上了梁山。
第四次中秋,是卢俊义脱离梁山回家,“卢员外直喝得二目发直,四肢发软。眼看中秋将至,卢员外总算又鼓起勇气向宋江告别。一别家山年月赊,寸心无日不思家。此身恨不生双翼,欲借天风过水涯。”成果这一中秋之夜是卢俊义家破人亡,义无反顾地走向梁山。
第五次中秋,花和尚鲁智深擒了方腊今后,不肯回朝廷领功,就留在了杭州六和寺。是夜,月白风清,水天共碧。(鲁智深与武松)二人正在僧房里睡。至深夜,忽听得江上潮声雷响。寺内众僧,推开窗,指着那潮头,叫鲁智深看,说道:“这潮信日夜两番来,并不违时间。今朝是八月十五日,合当三更子时潮来。因不失期,谓之潮信。”鲁智深登时参透“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的偈言,在六和寺圆寂。
《红楼梦》中的中秋夜多有悲意。尽管开篇有贾雨村在中秋夜得到甄士隐的赞助,参与科举考试,但走运之后即有厄运。到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更是写明“悲惨之雾,遍被华林”,贾府男女老少一同赏月,这次中秋家宴却暗含惨白之气。原本喻意大团圆的圆桌只坐了半壁,还有半壁空着。用贾母的话来说:“常日到还不觉人少,今日看来,仍是咱们的人也甚少,算不得甚么。想当年过的日子,到今夜男女三四十个,多么热烈。今日就这样,太少了。待要再叫几个来,他们都是有爸爸妈妈的,家里去应景欠好来的。”脂砚斋评点:“未饮先感人丁,总是将散之兆。”后来咱们听曲赏桂花。“只听桂花阴里,呜呜咽咽,袅袅悠悠,又生出一缕笛音来,公然比从前越发苍凉。咱们都寂可是坐,夜静月明,且笛声悲怨。贾母年迈带酒之人,听此声响,难免有触于心,忍不住堕下泪来。世人互相都不由有苍凉孤寂之感,半日,方知贾母伤感,才忙回身陪笑,发语解说。又命暖酒,且住了笛。”到七十六回,林黛玉见人家团圆,单独伤感。史湘云安慰林黛玉,约她去山下联句吟诗:“这山上赏月虽好,终不及近水赏月更妙。”二人到了水边,你一句我一句地吟起诗来。一只阴影中惊飞的白鹤,使史湘云吟出佳句“寒塘渡鹤影”。林黛玉也不甘示弱,对上一句“冷月葬花魂”。湘云拍手叫绝:“公然好极!非此不能对。好个葬花魂!”又叹道:“诗固别致,仅仅太颓废了些!你现病着,不应作此过于清奇诡谲之语。”
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至于《西游记》中的中秋夜相同是悲惨剧,宝象国的百花羞公主便是中秋夜被黄袍怪抢走,后来给父亲写信:“十三年前八月十五日良夜佳辰,蒙父王恩旨着各宫排宴,赏玩月华,共乐清霄盛会。正欢娱之间,不觉一阵香风,闪出个金睛蓝面青发魔王,将女擒住。驾祥光,直带至半野山中无人处,难分难辨,被妖倚强,霸占为妻。是以无法捱了一十三年,产下两个妖儿,尽是妖魔之种。论此真是损坏人伦,有伤风化,不妥传书玷辱。但恐女死之后,不显清楚。正含怨思忆爸爸妈妈,不期唐朝圣僧,亦被魔王擒住。是女滴泪修书,斗胆放脱,特托寄此片楮,以表寸心。”
三
总的说来,诞生于古代我国晚期的四大名著以及其他文学作品,对中秋之夜的记载多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了悲惨剧的底色。中秋、收敛、衰亡、悲情等,在一个共同体开展的后期简直是高度一致。没有重生力量的参加,共同体只能无可挽回地走向终点: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来宾,眼看他楼塌了……
到了现代,作家笔下的中秋多近民生民意,跟古典作品中的中秋大不相同。
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写道: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分。气候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一起,那文明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预备给亲朋们送节礼了。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艳丽的新娘子;便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烈,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候北平之秋。北平之秋便是人世的天堂,或许比天堂更昌盛一点呢!
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不只写了螃蟹宴,还写了习俗:中秋宴假如觉得油腻,可以挑选应季的蜜柚来解油腻,是个不错的挑选哦!蜜柚是中秋节的必备生果,由于“柚”与“佑”谐音,“蜜柚”与“游子”谐音,所以在中秋吃蜜柚既有期望月亮保佑的愿望,又有游子归乡集会的意思。
丰子恺画作《松间明月长如此》。
丰子恺笔下的中秋是归于年轻人的:“记住有一年,我在上海过中秋。晚饭后,皓月当空。我同几个朋友到马路上去漫步,看见了上海中秋之夜的五花八门,然后回家。我迁就睡的时分,遽然有一个人开门进来。他送我一副眼镜,就出去了。我戴上这副眼镜,一看,就像照着一种X光,眼前全部窗门板壁,都变成通明,同玻璃相同,邻家的人的情状我都看见了。我快乐得很,就戴了这副眼镜,再到马路上去跑。这回所见,与前大异;全部墙面,地板,都没有了;但见各式各样的人各自过着各式各样的日子。可惊,可叹,不幸,可恨,可耻,可鄙……也有可歌,可羡,可敬的。我跑遍了上海的马路,所见太多,振奋之极,倒在马路周围睡着了。醒来的时分,却是身在床中。原本是做一个梦。”
周作人笔下的中秋是常识人的:“原本举杯邀月这仅仅文人的雅兴,天高气爽,月色格外光亮,更觉得有意思,特别定这日为佳节,若在民间不见得有多大兴味,大概便是算帐要紧,月饼尚在其次。我回想乡下一般关于月亮的定见,觉得这与文人学者的颇不相同。普通称月曰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饼生果及老南瓜,又凉水一碗,妇孺拜毕,以指蘸水涂目,祝曰眼目清凉。……中秋的含义,在我个人看来,吃月饼之重要殆过于看月亮,而还帐又过于吃月饼,然则我诚犹不免为村夫也。诸位要问我为什么特别介绍今夜月,我大概的可以告知你们的。我不单为今日是兔儿爷的生日,不单为今日的月球与地球最近,我为的是从咱们的远祖起,每年在这一日留下些特别的爱情,形成不行磨灭的实际。数千年来古人所展望所歌咏的便是这个月,并且这寒热得宜,桂子香飘的时节看这圆月,不是昨日或明日的所能比,也不是上月和下月的所能比的。”
徐志摩笔下的中秋是诗人的:“我重复回到实际的风光,轻裹在云锦之中的秋月,像一个遍体蒙纱的女郎,她那团圆明亮清明的表面像新娘,但一起她幂弦的色彩,那是藕灰,她踟躇的行踵,掩泣的痕迹,又使人疑是送丧的丽姝。所以我曾说:秋月呀?我不期望你团圆。”
至于鲁迅,在其日记里记载了二十多个中秋日。1912年的中秋,鲁迅在北平:“除历中秋……见圆月寒光皎然,如故土焉,不知道吾家仍以月饼祀之不。”1917年的中秋,鲁迅的日记是跟朋友聚餐:“烹鹜沽酒作夕餐,玄同饭后去。月色极佳。”1926年的中秋,鲁迅在厦门:“旧历中秋也,有月。语堂送月饼一筐予住在国学院中人,并投子六枚多寡以博取之。”1931年的中秋,鲁迅的活动是:“旧历中秋也,月色甚佳,遂同广平访蕴如及三弟,谈至十一时方归……”可是鲁迅小说作品中的中秋却多少承继了古典作家们的悲惨意味: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渐渐的结账,取下粉板,遽然说,“孔乙己持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确实持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样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样样?”“怎样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深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知道?许是死了。”
四
咱们当代人相同都可以说出自己的中秋节含义。不过,比较起来,当代人跟古人的日子现已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使人们过起中秋节来发生了很大的不同。相同地,当代人的别离、孤身一人的境况并不比古人好多少,两地分居、大龄青年、单亲家庭等,使当代人的团圆梦较之古人的更为斑驳陆离。跟古人不同的还有,今人对别离别离远无古人感受到那么深入、惨白。当代人即便远隔千里万里,仍可以经过手机通讯随时晤谈,随时把酒言欢。因而,月圆之兆对当代人来说,多半是一种热烈,一种典礼。当代人随时随地可以把亲朋呼唤成“一席”,从这个视点看,团圆的含义现已发生了改变。
有关中秋节的今昔比较中,饮食也是重要的一个范畴。当代人的饮食口味却跟古人的饮食口味有所差异,月饼在古人那里是人世甘旨,但在当代人这儿却多只具有标志含义。每到中秋,月饼都是必不行少的礼品,但节日一过,怎么处理月饼就成了一大费事。“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像苏东坡说什么,“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等等,在当代人看来,只能说是缺少经济年代的感觉,现已不是今人的寻求。从这一视点上说,当代人要过好中秋节,对月饼等美食的改造是题中应有之义。
《节日之书》插图,老树绘。
也便是说,跟传统的中秋节日的含义有所不同,当代人过中秋节更多是在商家、商场、传统、秋天明月等联合发力中度过,当代人需求从人生、一年时间、中秋等格式坐标里重建节日与本身的联系。这需求咱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投入,在节日里过出自己的特性和含义,以自己的含义增富这一节日。
我从前接连两年收到朋友王康的中秋短信,为此也有起兴。王康的诗是:
朝瞰忽起积云空,万里江山思未穷。为问秋光深几何,一行征雁一林枫。
我为此口占的新诗是:
心里的热烈和暴烈缤纷引起身体的暴乱儿时的满意暗示一个孤单的异村夫失去崇高的景色举头的日子到了最深重的利益是那望不行即的德性完好在六合间的温顺里他的自重仅仅凄清的秋虫他的言语纷繁凋零只要亲朋们还把他想起一个无家可归的热心在天边海角的翻滚里随风飘落,一页又一页
第二年中秋,又收到王康的“中秋怀友人”:
清辉无痕化碧云,天边轻掠孤雁影。又是山黯水澹时,相同澄明相同深。
我为此仿里尔克写下了一首“秋愿”:
主呵,让各奔前程的孩子们
认识到你的完好。是时分了
让山黯水澹接续人世的绚烂
你的光芒接收夏的纷争
让崇高宗族的孩子们长大持久
才智之马,勇气的缰绳
不曾有的果实,全给他们丰盈
借此安定度过严冬的严峻时间
谁此刻没有昂首,就不必举头
谁此刻无情,就永久无情
让风吹过白夜的国度
暴人和暴行们退避
让他们坠地如叶
等候重生
现在我写下这篇有关中秋的短文时,想到老康在异国他乡现已过了好几个中秋节了。这是一种别致的汉语经历,许多的华人在海外过中秋节。咱们把中秋过成世界性的了。我信任,我国人的中秋诗歌现已传遍世界各地,“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下一年何处看。”“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我写过几年微博,微博上也有过节的文字。
其一:老廖发送他亲身经历的事作为中秋福利。有一次文学节,来了不少阿拉伯诗人。有一人跟他拉关系,说他知道两个我国诗人:廖,你和北岛、还有李白熟吗?你说他们俩,谁的诗写得好些?老廖答李白。阿拉伯人摇头说:李白的政治立场怎么?人家北岛是支撑巴基斯坦的,所以比李白棒。
其二:达尔文森林失去了往日的安静。每一个山岗前都有狼狗的嚎叫扮演,每一棵树下都有鸟儿的集会,热烈太多,以至于许多猫、狗、羊羔不肯入眠,它们都像夜莺相同不管不顾,像猫头鹰相同睁大眼睛。狐狸小姐对啄木鸟说,都快中秋了,各回各的家,各找各的妈,这些浮躁虚无的新一代禽兽们怎么面临亲朋和家庭呢?
其三:殷之声是日子在河南的一个普通工人,他生前留下了不少日记、散文。25年前的中秋节时,他写了这么一段文字:“生命的连续是必要的,可是只要思维与精力连续的生命,才是真实的连续。咱们祝愿自己的女儿能自立,可以汲取全部前人的良知,可以建树自已、开展自己、完美自己。”
本文摘自《节日之书:余世存说我国传统节日》(余世存著,老树绘,北京年代华文书局2019年1月版),由出版社授权刊发。
摘编丨吴鑫
修改丨徐伟
校正丨薛京宁